故障排除

  1. 马达故障或电力中断:
    • 马达轴心卡死
    • 马达接线错误
    • 电压或频率错误
  2. 固定件与转动件碰撞或熔结:
    • 叶轮与泵壳
    • 叶轮与吸入环
    • 磨损环间
  3. 控制设定:
    • 冷却系统未开或故障
    • 润滑系统未开或故障
    • 吸入水位太低
  1. 马达超载
  2. 固定件与转动件碰撞或熔结:
    • 叶轮与泵壳
    • 叶轮与吸入环
    • 磨损环间
  3. 控制设定:
    • 冷却系统故障
    • 润滑系统故障
    • 轴承温度太高
    • 振动值太大
    • 吸入水位太低
  1. 泵壳或吸入管线未充满液体:
    • 泵浦未注满(Primed)
    • 吸入管线有空气穴
    • 吸入管的进口未有足够之浸水深度
    • 吸入管线泵液外泄
  2. NPSHA不足:
    • 吸入扬程(Suction Life)太高
    • 饱和蒸汽压力太高(泵液温度太高)
    • 大气压力不足(位於高山上时)
    • 吸入管线摩擦损失太大
      • 入口径太小
      • 管线太长
      • 阀类丶弯头或支管太多
  3. 出入口管线封闭:
    • 吸入管线封闭
    • 入口闸阀关闭
    • 叶轮有杂物卡住
    • 泵壳有杂物卡住
    • 出口管线封闭
    •  出口闸阀关闭
  4. 泵浦转速太慢
  5. 回转方向错误
  6. 系统总扬程(背压)高於泵浦之关断扬程
  1. 泵壳或吸入管线未充满液体:
    • 泵浦未注满(Primed)
    • 吸入管线有空气穴
    • 吸入管的进口未有足够之浸水深度
    • 吸入管线泵液外泄或空气逸入
    • 液体中含有过多之空气(>0.5%)
  2. NPSHA不足:
    • 吸入扬程(Suction Life)太高
    • 饱和蒸汽压力太高(泵液温度太高)
    • 大气压力不足(位於高山上时)
    • 吸入管线摩擦损失太大
      • 入口径太小
      • 管线太长
      • 阀类丶弯头或支管太多
  3. 出入口管线堵塞:
    • 吸入管线堵塞
    • 叶轮有杂物堵塞
    • 泵壳有杂物堵塞
    • 出口管线堵塞
  4. 入口管线产生乱流现象:
    • 吸入口排列间距太近
    • 入口闸阀未全开
    • 肘管排列设计错误
  5. 内部泄漏太多:
    • 磨损环丶吸入环损坏或磨耗过多
    • 垫片或O形环破损
    • 填料函泄漏太大
    • 旁通管路之流量过多
  6. 动叶轮损伤:
    • 叶轮外径错误(外径太小)
    • 叶轮腐蚀
    • 叶片断裂
    • 叶片弯曲(开放式叶轮)
  7. 出口压力太高:
    • 系统总扬程(背压)高於泵浦之设计扬程
    • 出口闸阀开度太小
  8. 泵浦转速太慢
  9. 液体性质不同於原设计(黏度太高)
  10. 泵浦并联运转
  1. 空气逸入:
    • 吸入管的进口未有足够之浸水深度
    • 液体中含有过多之空气(>0.5%)
    • 填料函处有空气逸入(冲洗液含有空气)
  2. NPSHA不足:
    • 吸入扬程(Suction Life)太高
    • 饱和蒸汽压力太高(泵液温度太高)
    • 大气压力不足(位於高山上时)
    • 吸入管线摩擦损失太大
      • 入口径太小
      • 管线太长
      • 阀类丶弯头或支管太多
  3. 入口管线产生乱流现象:
    • 吸入口排列间距太近
    • 入口闸阀未全开
    • 肘管排列设计错误
  4. 动叶轮损伤:
    • 磨损环丶吸入环损坏或磨耗过多
    • 垫片或O形环破损
    • 填料函泄漏太大
    • 旁通管路之流量过多
  5. 动叶轮损伤:
    • 叶轮外径错误(外径太小)
    • 叶轮腐蚀
    • 叶轮断裂
    • 叶片弯曲(开放式叶轮)
  6. 出口压力太低(流量太大):
    • 系统总扬程(背压)低於泵浦之设计扬程
    • 出口闸阀开度太大
  7. 泵浦转速太慢
  8. 液体性质不同於原设计:
    • 黏度太高
    • 比重太低
  9. 泵浦串联运转
  10. 出口压力计安装错误:
    • 装设於闸阀之後
    • 压力计堵塞或故障
  1. 出口压力太低(流量太大):
    • 系统总扬程(背压)低於泵浦之设计扬程
    • 出口闸阀开度太大
  2. 液体性质不同於原设计:
    • 黏度太高
    • 比重太大
    • 浓度太大
    • 呈凝固现象
  3. 泵浦转速太高:
    • 频率太高
    • 马达误用(极数错误)
  4. 固定件与转动件碰撞及磨擦:
    • 叶轮与泵壳
    • 叶轮与吸入环
    • 磨损环间
    • 轴承故障
  5. 内部泄漏:
    • 磨损环丶吸入环损坏或磨耗过多
    • 垫片或O形环破损
    • 填料函泄漏太大
    • 旁通管路之流量过多
  6. 叶轮:
    • 叶轮外径太大
    • 动叶轮中有杂物卡住
  7. 轴心:
    • 轴中心线校准不良
    • 主轴弯曲
  8. 填料:
    • 填料盖锁紧过度
    • 填料装置不当
  1. 泵壳或吸入管线未充满液体:
    • 泵浦未注满(Primed)
    • 吸入管线有空气穴
    • 吸入管的进口未有足够之浸水深度
    • 吸入管线泵液外泄
  2. NPSHA不足:
    • 吸入扬程(Suction Life)太高
    • 饱和蒸汽压力太高(泵液温度太高)
    • 大气压力不足(位於高山上时)
    • 吸入管线摩擦损失太大
      • 入口径太小
      • 管线太长
      • 阀类丶弯头或支管太多
  3. 出入口管线堵塞:
    • 吸入管线堵塞
    • 叶轮有杂物堵塞
    • 泵壳有杂物堵塞
    • 出口管线堵塞
  4. 固定件与转动件碰撞及磨擦:
    • 叶轮与泵壳
    • 叶轮与吸入环
    • 磨损环间
    • 轴承故障
  5. 中心线校准不良:
    • 对心不良
    • 主轴弯曲
    • 转动体平衡不良
  6. 在低流量运转
  7. 支架基础不牢固
  8. 动叶轮损伤
  9. 由於泵浦内部的机械失效,或液体的平衡装置失效,造成过大推力
  1. 无轴封设备:
    • 未装置填料
    • 填料函底部,轴与外壳的间隙过大,致使填料进入泵壳内部
  2. 填料盖未锁紧
  3. 填料装置不当
  4. 填料盖歪斜
  5. 冲洗液之压力过高
  6. 轴心或轴套磨损
  7. 填料过度磨耗:
    • 中心线校准不良
      • 对心不良
      • 主轴弯曲
      • 转动体平衡不良
    • 冲洗装置不当:
      • 流进水封环之冲洗液不足
      • 水封环位置错误,致冲洗液无法进入
      • 冲洗液中含有污物及杂质
    • 转动体平衡不良
    • 轴心或轴套刮伤
    • 填料盖锁紧过度
    • 水套盖之冷却水路失效
  8. 填料型式不适用於运转:
    • 材质选用不当
    • 不适合填料轴封,须改用机械轴封
  1. 唇端接触不充分的场合(紧度过小)
  2. 唇端过度拉伸时
  3. 唇部有刻痕丶切痕丶拉紧痕等,唇部折入时
  4. 轴面有伤痕或加工度粗时
  5. 油封外径都有切痕时
  6. 弹簧丶金属环破损
  7. 轴的偏心运动
  1. 中心线校准不良:
    • 对心不良
    • 主轴弯曲
    • 转动体平衡不良
  2. 冲洗装置不当:
    • 流进水封环之冲洗液不足
    • 水封环位置错误,致冲洗液无法进入
    • 冲洗液中含有污物及杂质
    • 冲洗液之压力过高
  3. 轴心或轴套刮伤
  4. 填料函底部,轴与外壳的间隙过大,致使填料进入泵壳内部
  5. 填料型式不适用於运转:
    • 材质选用不当
    • 不适合填料轴封,须改用机械轴封
  6. 填料装置不当
  7. 填料盖锁紧过度
  8. 水套盖之冷却水路失效
  1. 组件处理不当:在组立之前或之中,组件受损,如缺口丶擦伤或损坏。
  2. 组立不正确:在轴封穴内,组立的位置丶尺寸不正确。
  3. 材料或设计不当:选定不当的材料;对已知的操作条件如压力丶温度丶 转数及流体特性等,做的不正确的设计。
  4. 启动或操作程序不当:例如:启动泵浦之前忘记开动加压系统丶未将液压加到双轴封或没有把冷却液通入轴封,而造成轴封面的乾运转。
  5. 流体受到污染:有害的固体粒子随着流体进入轴封穴。
  6. 设备情况不良:回转轴的径向摆动太大丶挠曲或振动。
  7. 密封环磨损:密封环可能到达寿命周期。
泄漏 发 生 处 原因
滑 动 面 接面密封不良 ● 组合材质的形状,尺寸不适当 ● 轴迫紧的缓冲不足
● 接面加工度不良
接面异常磨耗 ● 乾式接触所致 ● 材质侵蚀所致 ● 固形物混入
安装不良 ● 松弛及锁紧不良 ● 振动
选择不适当 ● 使用条件的把握不充分
轴周面 从轴周泄漏 ● 轴迫紧材质,尺寸不适当 ● 同上安装时的损伤
● 轴面的尺寸公差,加工度不良
轴封压盖周围 填函接面 ● 直角度,加工不良 ● 螺栓偏倚锁紧 ● 密合垫不良
封环 ● 安装不当 ● 轴封压盖变形 ● 接面过热所致的龟裂
● 冲洗压力太高
间接原因 振动及其他异常 ● 泵浦本体 ● 轴心 ● 安装 ● 运转上温度条件变动
  1. 在低流量运转:
    • 吸入管线泵液外泄
    • 系统总扬程(背压)高於泵浦之设计扬程
    • 出口闸阀开度太小
    • 泵浦并联运转
  2. 固定件与转动件碰撞及磨擦:
    • 叶轮与泵壳
    • 叶轮与吸入环
    • 磨损环间
  3. 中心线校准不良:
    • 对心不良
    • 主轴弯曲
    • 转动体平衡不良
  4. 轴承损坏:
    • 润滑不足,轴承阻力太大
    • 低磨擦轴承装置不当
    • 润滑有杂质或品质不良
    • 由於轴承内有水,致使轴承生锈
    • 水冷式轴承,由於过度冷却,致使轴承室内空气中有水份凝结
  1. 在低流量运转:
    • 吸入管线泵液外泄
    • 系统总扬程(背压)高於泵浦之设计扬程
    • 出口闸阀开度太小
    • 泵浦并联运转
  2. 中心线校准不良:
    • 对心不良
    • 主轴弯曲
    • 转动体平衡不良
  3. 固定件与转动件碰撞及磨擦:
    • 叶轮与泵壳
    • 叶轮与吸入环
    • 磨损环间
    • 轴承故障
  4. 泵浦未注满(Primed)或乾运转